周口铝合金门窗行情走势图

理财经验 阅读 125 2024-12-10 18:44:44

文章目录:

1、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2、周口:预计2020年GDP增长15%左右,2021年目标增长75%以上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

新华社合肥11月19日电 题: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郭晨、潘峰

再生铅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再生塑料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新型动力电池占全国产能的五分之一……

创造这些经济奇迹的,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县城——界首。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地处皖西北,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没有矿产资源,曾是省级贫困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市)”,在多个领域跻身循环经济“国家队”,拿到近20项国家级荣誉。

界首崛起,凭的是什么?

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循环经济垒起了“金山银山” 也守护了绿水青山

“师傅,您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河南周口的……”

“我是山东青岛的……”

“我是江苏宿迁的……”

站在界首田营科技园园区,不到半小时,就有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把回收来的废旧电池卸下。

田营科技园隶属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界首市最具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园区,具备可以实现“一个旧电瓶收进来、一个新电池走出去”的全产业链。

界首每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400多万吨,再生铅产能99万吨,再生动力电池产能1亿只以上,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

2023年,界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界首市市长刘永春说:“我们的工业产值、税收七成以上来自循环经济。”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块块“国家队”的牌子,让界首成为中国循环经济领域的高地。

目前,界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78件,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如果废弃的电瓶、矿泉水瓶等产生的重金属、塑料等物质没有被循环利用,有可能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消除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说。

“界首地下无矿,但地上全是矿。我们在废品堆上垒起了‘金山银山’,也守护了绿水青山。”当地干部说。

在界首,各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分布城市南北。与此同时,各类植物园、景观公园、湿地公园等绿地也相邻而立。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候鸟在橙黄橘绿间休憩,孩童在蓝天白云下嬉戏……这里的景象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这里没有我们想象中满街废品站的场景,界首的城市建设与苏浙很多清洁精致的小城并无不同。”这是不少前来界首考察的客商对于当地的第一印象。

界首市城区一景(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小城何以涌现产业新军

界首这座小城何以能?

界首缺地无矿,为了谋生,当地不少人曾挑担外出做“货郎”,涌现了一批“破烂王”。民营企业家朱桂贤就是其中一员。上世纪70年代末,他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收废旧电瓶,跑遍了方圆百余里地。“回家后,我们支起炉子,用收来的电瓶炼铅,再卖出去。”已经75岁的朱桂贤回忆说。

界首曾有万千“破烂王”从事废旧物品回收,他们成为循环经济的开路先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炼铅的小作坊式发展带来了大量环保问题。政府决心整治当地小散乱问题,因势利导,通过关、停、并、转、迁等办法,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摆脱了高污、老旧、小散的形象,界首再生铅锂、再生塑料、再生铜铝三大综合利用产业渐成规模,并吸引南都、天能、骆驼、雅迪等一批带动力强的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逐渐形成了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从“捡回来”到“造出来”,再到“引进来”,界首实现了从“破烂王”到产业新军的“蜕变”。

市场有活力,离不开政府真给力。

“真抓实干”打造创新氛围,界首成立科创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挂帅,推动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真情实意”招引优质人才,当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的灵活用人理念,让人才既能来去自由,也能“为我所用”;“真金白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当地政府通过建立创新引导基金、提供企业金融服务等措施,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持续动能……

在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16家单位搬入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大家在办公桌上端着简餐,边吃边谈。”曹伟介绍,服务中心实行轮流就餐,保证企业办事不跑空。

打开界首市的招商引资手册,从本地中专毕业人数到产业园区公交站台人流量,甚至地下水可采量等信息,都被逐一列出。“这种服务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外地客商说。

与此同时,界首的历任决策者都认识到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一年多前,一家央企找到界首,有意投资十几亿元的大项目,但市委、市政府多次讨论后,最终选择了放弃。

“这个项目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界首市委书记祁畅说,“界首的今天,就是‘咬紧牙关不换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

界首田营科技园(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

依靠循环经济实现蝶变的界首,正在绘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布局产业新赛道,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在界首,南都、天能等企业抓住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从新公司设立到技术人员储备,提前布局锂电池、储能业务。

安徽南都华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约有7万只锂电池下线,通过与南都旗下企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内紧密协作。

转变生产模式,数智化改造赋能企业发展。

在界首,“智改数转”不断被推广,当地企业正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打造智能工厂。

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偌大的生产线,几名工人通过智能大屏、智慧操控系统就可以进行管理。主机设备数控化率100%,单位产量提高30%,订单交付率提升5%,吨纱综合能耗降低25%,凭借智能化车间,天助纺织获评2023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

目前,界首14条产业链160多家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多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动力。

在界首,以循环经济为主,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识。

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研发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打破进口依赖,进入比亚迪等行业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一家传统的纺织企业转型为功能性新材料企业,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亮相北京冬奥会。

截至今年上半年,界首市共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工业企业5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50%,2023年该产业实现产值189.3亿元。

在这个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一张高质量发展蓝图正徐徐打开。

界首市城区一景(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在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拍摄的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5日,工作人员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5日,工作人员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周口:预计2020年GDP增长15%左右,2021年目标增长75%以上

1月6日,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就经济工作,周口市长丁福浩作具体安排部署。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周口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回稳态势向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2021年工作重点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 供需两端发力,提升经济效能。

●扩大有效投资。

●激发消费潜力。

持续提升消费供给。

合理引导消费需求。

积极创新消费模式。

2. 狠抓四大经济,完善产业体系。

●以发展多式联运为重点,进一步提速临港经济。

提高设施水平。以公铁水联运为重点,加快推进枢纽设施建设,构建“公铁水”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加快实施港口铁路专用线工程。完成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持续完善中心港堆场、岸电、后方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加快申建水运口岸、粮食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配套功能区。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不断提升港口设施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提升运营能力。深化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港口群、大型海运公司沟通对接,增加集装箱航线对发班次,力争年内达到3~5万标箱。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培育临港产业。加快建设临港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保税物流。推进临港粮食产业园建设,以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为龙头,着力打造食品制造示范基地。大力推进铝精密制造产业园、豫东南能源交易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组建船舶制造产业园。积极发展金融保险、运输代理、船舶修理、航运交易等业务,拉长临港产业链。

拓展航运市场。积极推进港口、船舶企业向多式联运转型,支持港航集团做大做强。引进一批货代企业,提升集货能力,力争年内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00万吨。举办好2021多式联运大会,不断扩大周口内河航运影响力。

●以提高产业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以增强辐射带动为重点,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毫不动摇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全力打造新兴临港经济城市。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633套,完成建设14824套。改造老旧小区508个,涉及3.7万户。

持续完善功能设施。加快实施周口大道、周淮路、新北环等道路绿化以及龙源路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七一路东延、中原路北延、周口高铁片区至淮阳快速通道、中州路北延至西华、武盛大道南延至商水等工程。建设一批“小、精、特”的“袖珍公园”。持续推进沙颍河城区段治理、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交通干渠与清水河连接疏通工程、沙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加快实施河西和港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

聚焦聚力精细管理。紧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市容标准、生态品质和文明程度。大力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力度,重点整治户外广告、临街建筑物外立面、供电通信线路等突出问题,建设一批示范路和达标示范街。

大力繁荣城市服务业。编制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发展规划,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打造市级商业中心。推进中心城区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新型商圈建设,加快传统商场、商业街、步行街硬件设施改造和商业业态创新。重点打造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引黄调蓄片区,连片发展高铁片区,努力形成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发展轴。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

●以提升层次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培育返乡经济。

强化政策支撑。

突出产业特色。依托本地资源和在外人员自身优势,结合市场条件,在“一县一主业、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基础上,逐步构建“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更加丰富、规模更加集聚”的返乡经济新格局。

推动集聚发展。

注重链条融入。

3. 聚焦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把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优化农畜产品供给。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分别稳定在200万亩、200万亩、300万亩。支持扶沟蔬菜、西华小杂果、郸城红薯、淮阳黄花菜、项城白芝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绿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擦亮“中原粮仓”名片、叫响“中原菜都”品牌。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生物育种+科学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文旅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以农耕文化、粮食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农业+制造”“农业+电商”“农业+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百镇千村”规划试点工作,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加强乡镇所在地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机制,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优化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 深化动力变革,增强发展活力。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快农业农村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深化开放合作。

畅通开放通道。加快推进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项目,开工建设阳新高速沈丘至豫皖省界段、宁洛高速开发区武盛大道互通立交项目,开展兰考至沈丘、沈丘至舞阳、沈丘至卢氏、郸城至平顶山等高速周口段前期工作,启动洛平漯周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进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4级升3级工作,持续推进周口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开放大格局。

突出开放招商。重点实施“6+2+X”行动,即:围绕六大主导产业,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根据“一县一主业”发展需求,分产业、分区域进行精准招商。精心筹办好第二届周商大会。

稳定对外贸易。

●更加全面推进创新。

聚焦产业创新。

聚焦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新建各类省级创新平台10家,市级创新平台40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聚焦人才引育。依托周口师范学院、整合市农科院及其他高校力量,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进普工向技工转型,壮大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

5. 持续优化环境,提升综合实力。

●优化营商环境。

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

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营造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

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尾气、废气、烟气、油气”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专项治理,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四水同治”,实施重点河流全域清洁行动,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强龙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持续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国土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沿铁路、高速、国省县道等交通干线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推进沿河、湖、沟、渠绿色林带建设,完善农田林网,新造林10万亩、森林抚育6.2万亩。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方案。深入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推广清洁取暖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和静脉产业园建设,推广应用绿色技术,不断降低能耗排放。

●提升社会环境。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接诊能力、救治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积极稳妥化解金融债务风险。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6. 切实改善民生,提高共享水平。

●着力扩大稳定就业。

●持续完善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推进周口市中心医院、中医院新区医院建设和周口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

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政策,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加大学校建设投入,积极化解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继续实施国家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省普通高中改造项目,提升高中办学条件。

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引进一批知名院校在周建设分校……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周口公交大庆路综合枢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办好周口市第四届运动会,启动2022年全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来源:周口晚报)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合肥11月19日电?题: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郭晨、潘峰

再生铅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再生塑料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新型动力电池占全国产能的五分之一……

创造这些经济奇迹的,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县城——界首。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地处皖西北,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没有矿产资源,曾是省级贫困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市)”,在多个领域跻身循环经济“国家队”,拿到近20项国家级荣誉。

界首崛起,凭的是什么?

循环经济垒起了“金山银山”?也守护了绿水青山

“师傅,您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河南周口的……”

“我是山东青岛的……”

“我是江苏宿迁的……”

站在界首田营科技园园区,不到半小时,就有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把回收来的废旧电池卸下。

田营科技园隶属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界首市最具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园区,具备可以实现“一个旧电瓶收进来、一个新电池走出去”的全产业链。

界首田营科技园(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界首每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400多万吨,再生铅产能99万吨,再生动力电池产能1亿只以上,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

2023年,界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界首市市长刘永春说:“我们的工业产值、税收七成以上来自循环经济。”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块块“国家队”的牌子,让界首成为中国循环经济领域的高地。

界首市城区一景(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界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78件,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如果废弃的电瓶、矿泉水瓶等产生的重金属、塑料等物质没有被循环利用,有可能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消除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说。

“界首地下无矿,但地上全是矿。我们在废品堆上垒起了‘金山银山’,也守护了绿水青山。”当地干部说。

在界首,各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分布城市南北。与此同时,各类植物园、景观公园、湿地公园等绿地也相邻而立。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候鸟在橙黄橘绿间休憩,孩童在蓝天白云下嬉戏……这里的景象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这里没有我们想象中满街废品站的场景,界首的城市建设与苏浙很多清洁精致的小城并无不同。”这是不少前来界首考察的客商对于当地的第一印象。

小城何以涌现产业新军

界首这座小城何以能?

界首缺地无矿,为了谋生,当地不少人曾挑担外出做“货郎”,涌现了一批“破烂王”。民营企业家朱桂贤就是其中一员。上世纪70年代末,他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收废旧电瓶,跑遍了方圆百余里地。“回家后,我们支起炉子,用收来的电瓶炼铅,再卖出去。”已经75岁的朱桂贤回忆说。

界首曾有万千“破烂王”从事废旧物品回收,他们成为循环经济的开路先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炼铅的小作坊式发展带来了大量环保问题。政府决心整治当地小散乱问题,因势利导,通过关、停、并、转、迁等办法,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界首市城区一景(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摆脱了高污、老旧、小散的形象,界首再生铅锂、再生塑料、再生铜铝三大综合利用产业渐成规模,并吸引南都、天能、骆驼、雅迪等一批带动力强的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逐渐形成了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从“捡回来”到“造出来”,再到“引进来”,界首实现了从“破烂王”到产业新军的“蜕变”。

市场有活力,离不开政府真给力。

“真抓实干”打造创新氛围,界首成立科创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挂帅,推动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真情实意”招引优质人才,当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的灵活用人理念,让人才既能来去自由,也能“为我所用”;“真金白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当地政府通过建立创新引导基金、提供企业金融服务等措施,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持续动能……

在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16家单位搬入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大家在办公桌上端着简餐,边吃边谈。”曹伟介绍,服务中心实行轮流就餐,保证企业办事不跑空。

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打开界首市的招商引资手册,从本地中专毕业人数到产业园区公交站台人流量,甚至地下水可采量等信息,都被逐一列出。“这种服务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外地客商说。

与此同时,界首的历任决策者都认识到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一年多前,一家央企找到界首,有意投资十几亿元的大项目,但市委、市政府多次讨论后,最终选择了放弃。

“这个项目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界首市委书记祁畅说,“界首的今天,就是‘咬紧牙关不换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

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

依靠循环经济实现蝶变的界首,正在绘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布局产业新赛道,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在界首,南都、天能等企业抓住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从新公司设立到技术人员储备,提前布局锂电池、储能业务。

安徽南都华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约有7万只锂电池下线,通过与南都旗下企业、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内紧密协作。

转变生产模式,数智化改造赋能企业发展。

在界首,“智改数转”不断被推广,当地企业正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打造智能工厂。

10月25日,工作人员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在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偌大的生产线,几名工人通过智能大屏、智慧操控系统就可以进行管理。主机设备数控化率100%,单位产量提高30%,订单交付率提升5%,吨纱综合能耗降低25%,凭借智能化车间,天助纺织获评2023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

目前,界首14条产业链160多家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多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动力。

在界首,以循环经济为主,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识。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研发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打破进口依赖,进入比亚迪等行业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一家传统的纺织企业转型为功能性新材料企业,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亮相北京冬奥会。

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截至今年上半年,界首市共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工业企业5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50%,2023年该产业实现产值189.3亿元。

在这个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的小城,一张高质量发展蓝图正徐徐打开。

隔音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周口鑫合鑫建材有限公司 下一篇: 周口首批180个“四保”重点项目白名单出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