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首款潜射导弹巨浪一号研制秘史:首发弹空中自毁-巨浪资讯股票代码

金融理财 阅读 105 2025-04-27 11:37:29

潜地弹道导弹是指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潜地导弹动力装置常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所以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机动灵活,发射准备时间短,密度比冲高等一系列无可替代的优点。因此,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战略武器。

中国的固体导弹技术没有依靠其他国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

(图)巨浪一号最开始研制的地址是一座土坯房子

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的研发还要从1965年8月中央专委第十三次会议说起。那次会议中央提出了“争取提前研制出固体导弹”的要求。在这个要求下,中国固体火箭研究院立即着手制订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规划,决定研制一个单级近程地地固体导弹。为尽快开展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

1967年1月,国防科委决定取消原定的研制任务,研制作为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的巨龙一号(1972年正式定名为巨浪一号)。

巨浪一号开始方案论证时,根据自力更生的原则确定:导弹的设计和制造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原材料、元器件供应,都要立足国内。

为了缩短研制周期,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采取了一些特殊办法。他们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先经过缩比的导弹模型在水池内的发射试验及水洞试验,获取初步的导弹水下运动参数,借此探索水下发射技术,以便开展导弹的方案设计;在此之后,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中进行发射试验,以少量的模型弹和少量的试验批次,从而在尽可能少的试验情况下,为导弹的技术设计提供依据。

1967年7月,根据试验要求,船舶工业部门开始组建室内缩比模型发射试验装置,与此同时,相关科研单位对全尺寸模型弹的方案做了论证,并开始了缩比模型和全尺寸模型弹的方案设计。

科研人员在缩比模型试验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全尺寸模型试验弹。它的外形尺寸、重量、转动惯量、重心位置等都和真实导弹相同或相近,力学特征量与导弹基本相同,并能承受弹射时外力的作用;适应水下发射条件,确保使用全过程的安全可靠。全尺寸模型试验弹的研制与试验,一是考核为潜艇研制的导弹发射系统,以及协调导弹、发射筒和潜艇的配合与适应性;二是在真实的海洋条件下,进一步考核验证缩比模型试验所取得的水下运动中的各种参数。

从1968年开始的10年间,共试制了三种不同的模型试验弹,分别是“JQM-1”、“JQM-2”、“JQM-2A“(简称I型弹、II型弹和III型弹),既进行各种试验,又用于培训海军使用人员。

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发表公告:中国将向以北纬28°13′、东经123°52′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中央对此非常重视,指示由国防科工委和海军组织领导小组,张爱萍任组长,明确了研制进度。

(图)首枚巨浪一号导弹发射失败画面

1982年10月7日凌晨,试验工作严格按指挥程序,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15时14分O1秒,

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巨浪一号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后不久,导弹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

在场的科研人员很多都留下了眼泪。不过,工作仍要继续,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

10月12日15时01秒,第二枚巨浪一号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图)第二枚巨浪一号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至此,中国正式掌握了潜地战略导弹研制的技术。

本文未经“迷彩派”许可禁止转载。如果您想每天都获得新鲜热辣的军事资讯,参与更多互动,欢迎搜索并关注“迷彩派”微信服务号:micaipai,或者“迷彩防务”微信订阅号:mcpmil。

测量仪器上海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 上海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中国首条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实现量产,A股市场上相关收益股一览-大富光电科技公司 下一篇: 【推荐】中国首部私募基金风险评价体系发布-基金评价系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