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华润、国控三大商业巨头业绩大PK!两票制和“4+7”威力几何?-上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

理财品种 阅读 112 2025-04-24 18:41:41

近日,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国药控股三大医药商业巨头陆续发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在4+7集采的背景下,机遇是什么?挑战会有吗?未来的竞争力在哪儿?

整体上,与2017年业绩相比,三家公司营收增速较上年有明显增长,其中上药营收增速高达21.58%,2017年仅为8.3%。

但同时,今年的净利润增速整体上却与2017年相比有明显落差,三家公司仅上药净利润增速与去年相比有略微增长,由10.1%升至10.24%,而华润净利润增速由23.5%降至的15.90%,国控由13.7%降至4.67%。

国控、华润、上药2018年业绩一览

1

上药:进口药分销强势

2018年上药实现营收1590.84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94.62亿元,增长了29.86%;医药商业实现收入1396.22亿元,增长20.51%。

上药2018年分销业务销售收入1394.45亿元,其中进口药品占上药分销收入的55.04%。

2018年2月上药正式完成康德乐的收购,康德乐全年实现经营性净利润达1.81亿,同比增长 15%。该笔收购的融合使上药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总代理商和分销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 CDE 批准上市的新药中,通过商业公司进口代理的品种共计20个,上药拿下了其中15个进口药品全国总代,包括BMS欧狄沃、默沙东可瑞达及日本卫材的肝癌一线治疗新药乐卫玛(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等重磅药品。

年报还透露,在4+7集采政策的推广大潮中 ,在已公布的上海地区中标药品分销商遴选中,上药取得了63%的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在辅助用药限用、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呼之欲出的趋势下,上药主要产品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销量较上年减少23.08%,参麦注射液销量减少19.68%。

上药继续通过收购扩张分销业务版图。上药先后收购了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上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上药控股遵义有限公司、海南天瑞药业有限公司,拓展了辽宁、贵州、海南的网络;另外,通过收购惠州市上药同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大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四川瑞德药业有限公司等,完善重点省份的网络布局。

2018年,上药零售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72.02亿元,同比增长27.70%。当前上药拥有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的零售药房,总数超过2000家。旗下上海医药云健康目前在打造以电子处方流转作为基础的创新医药电商模式,截至2018年底,上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子处方流转848.87万张,累计对接医疗机构340家、患者超360万。

上药当前生产近700个药品品种,主要覆盖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全身性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和免疫调节、骨骼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领域。在其销售的产品中,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达31个。

过去一年,上药在推进一致性评价进展方面也进行了大笔投入。2018年上药在研发方面投入达10.61亿元,同比增长34.22%,但仅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45%。在创新药方面的布局,当前上药有10个在研创新药管线,其中有6个项目为抗肿瘤药,另外也正式启动了美国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在生物药方面积极扩展。

在过去一年的研发投入中,33.60%投向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27.77%投向一致性评价。当前上药的卡托普利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氢氯噻嗪片四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左炔诺孕酮片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32个品规已完成 BE试验并申报至国家药监局。

2

国控:4+7影响暂时不大

国药控股的业绩从营收上来看仍然稳坐冠军,达3445.26亿元。根据业绩报告,2018年国控在医药分销、零售以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增长均有不错表现。

2018年,国控分销业务收入达2810.49亿元,同比增长了9.29%,占集团总收入的80.41%。

由于聚焦直销、深挖终端客户、加强品种归拢等战略调整,过去一年国控的直销业务增长明显,占分销收入的89.44%,带动了毛利率的提升。

2018年国控投入38.66亿元用于拓展分销渠道、升级物流和信息化水平,截至年底分销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地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7%,县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其在全国的医药分销物流网络包括:5个枢纽物流中心、38个省级物流中心、240个地市级物流网点,26个零售物流网点,拥有309个总网点数。

医药零售业务板块在2018年创下了148.04亿元,同比增长19.46%,占集团收入的4.24%。增长因素在于收购扩张及存量药店自身业务增长。截至年底,国控的零售药房总数已达到5183家,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740家,零售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超过229个城市。

2018年,国控在医疗器械分销领域发力。国控的器械分销业务年度营收达494.74亿元,占总营收的14.16%,29.99%的增速相较其他业务板块可以说很是亮眼。

上药、华润两家过去一年都进行了多笔重大收购进行扩张,但国控仅收购了国药集团旗下的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中科器)60%的股权。中科器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分销商,国控在2018年10月16日完成了该笔收购。据悉,中科器在2018年全年营收为376亿元,毛利高于药品分销。在此基础上,国控在器械分销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目前国控正在加强供应链服务的转型升级,例如建立“全溯”疫苗追溯系统。在疫苗事件持续影响下,疫苗的质量监管门槛无疑将会越来越高,疫苗追溯系统的建立将成为其有力竞争砝码。

前有两票制,现有4+7,这些政策或多或少都对医药商业公司带来挑战。而国控在香港举行的2018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关于4+7集采带来的影响,“由于带量采购目前为11个城市,哪怕至全国,我们做过测算对我们整个规模仅有不到2%份额的影响。对于国控来说,至少在今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3

华润:大举并购冲业绩

华润医药过去一年实现营业收入1896.89亿港元(约1624.88亿元),同比增长9.9%。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核心业务收益占整体的比重分别为16.8%、80.2%以及2.9%。

分销板块是华润最大份额的业务板块,2018年该板块营收达1553.28港元(约1328.84亿元),但增长仅为7.4%。华润表示,增长主要得益于华润医药“省级搭建平台,地市级布局网络”的外延式并购战略。华润医药的分销网络已覆盖至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包括二、三级医院6581家,基层医疗机构5.15万家,以及零售药房2.69万家。

2018年,华润投入约6.5亿元完成了对10家医药生产和销售公司的股权收购,包括上海国邦医药、连云港德众药业、江苏南山药业、国药广安医药等。这些新公司股权的纳入,将为华润2019的业绩注入新鲜血液。

华润的零售业务2018年同比上涨了28.5%,实现54.55亿港元(约46.67亿元)的年收入。当前华润共拥有853家零售药房,并积极开展DTP、慢病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华润的DTP药房已布局了140家,覆盖66个城市。

在制药板块,化药实现收入155.84亿港元(约133.31亿元),同比增长34.2%;中药实现收入168.93亿港元(144.51亿元),增长10.6%;生物药实现收入1.7亿港元(1.17亿元),增长14.8%;营养保健品实现收入增长58.3%至7.84亿港元(6.71亿元)。

截至报告期内,华润共生产和销售430种医药产品,其中有49种药品年度收益超1亿港元,7种产品年度收益超10亿港元。

在一致性评价成为仿制药的基础门槛趋势下,华润同时也在积极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报告透露,过去一年华润开展了超过40个一致性评价专项项目(其中超20个为289目录外品种),十余个项目已开展了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8个品种已经完成了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其中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奇霉素片、米非司酮片、非那雄胺片等已完成申报。当前华润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和盐酸特拉唑秦片(2mg)已通过一致性评价。

研发方面,华润在研项目达222个,其中包括32个创新药,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代谢及内分泌、呼吸系统、肿瘤及免疫、精神神经系统、抗感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领域,其中一个抗肿瘤药物处于II期临床阶段,一个呼吸系统1类创新药已启动美国 IND 申请。

3月21日,华润医药董事会主席正式换任,傅育宁辞任,原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王春城接任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

有专家认为,医药分销企业在跑马圈地的同时,未来转型的关键能力在于品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专业药事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两票制及4+7影响下,商业企业除了自身要在网络建设、成本管理等方面拓展,必须在产业链中为上游的工业企业与下游的终端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本文版权属于E药经理人,转载请注明出处。

ogp测量仪测高度

影像仪测量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影像仪测量仪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上航招聘乘务员现场迎来“00后”应聘者-2016年航空公司安全员招聘 下一篇: 上药康丽盐酸缬更昔洛韦原料药上市申请获得批准-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邮箱

相关资讯